如何选择基金知乎(基金推荐 知乎)_基金如何选择

时至今日,关于今年以来的市场大概也无须我多说什么了,一个字描述就是“惨”,两个字描述就是“惨淡”。

话说这种熊市跌到深处的时候,我看到最多的一种劝人方式大概就是“低位不卖”。不过我认为光是“低位不卖”还不够,因为就投资赚钱的本质而言,低位买高位卖才是王道,那么既然市场出现了比之前买入点低很多,甚至当时“想都不敢想”的所谓低位,我们岂能畏首畏尾不敢买入呢?

投资大师鲁迅曾经说过:真的投资志士,总是敢于直面惨淡的股票市场,敢于正视淋漓的亏损账户,在泛红的K线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更何况,现在的市场从估值来看无疑是极具战略布局价值的:

上图是代表大盘股情况的沪深300指数及其估值情况。

截至2022年9月30日,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PE TTM)为11.19倍,处于2005年4月至今这17年多来历史估值数据的18.78%百分位。

上图是代表中盘股情况的中证500指数及其估值情况。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证500指数的市盈率(PE TTM)为20.44倍,处于2007年1月至今这15年多来历史估值数据的7.86%百分位。

上图是代表小盘股情况的中证1000指数及其估值情况。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证1000指数的市盈率(PE TTM)为27.25倍,处于2014年10月至今近8年来历史估值数据的8.88%百分位。

综上所述,从估值层面来看,无论是大盘、中盘还是小盘,市场即便不在历史最低位,也基本都处于历史最低的区域中,其战略布局价值凸显

这里还可以补充的一点是,作为市场上绝大多数主动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的估值百分位低于20%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合沪深300指数及其估值百分位的历史数据来看,特别是近10多年来(2011年至今),在其估值百分位低于40%的时候即进入中长期布局的区域,而若是其估值百分位低于20%,则更是绝佳的中长期布局时机。

市面上经常有各种人士讲要低位布局,但从来不讲具体什么时候才叫做低位,那么现在我就可以给大家一个可行解:我认为现在沪深300指数的估值百分位低于20%就可以叫做低位。

(这里顺便歪个楼考一下大家,基于上图,请问什么叫做高位?)

解决了上述“买不买”这个基本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个“买什么”的话题了。

就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个图:

上图是2018年1月1日至今(截至2022年10月10日,下同)全市场偏股主动型基金(股票占比大于60%)的表现情况(区间年化收益VS区间最大回撤)。

这个时段历时近5年,包含了2019年初至2021年初的一段牛市和2018年几乎全年以及2021年2月至今的两段熊市,我认为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上图中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致在14.8%左右,中位数年化收益率则为14.4%,基本符合基金市场中偏股主动基长期所能提供的年化收益率,这里的中轴线略做提升,取了16%。

从回撤的角度来看,上图中的平均最大回撤大致在-34.91%,中位数最大回撤则为-35.49%,这组数据我估计会略略超出大家的预期,这里的中轴线取了-35%。

如果从投资性价比的角度出发,我个人会比较偏向于选择居于右上的第一象限内的基金,其典型特点就是年化收益率较高、最大回撤较低,专业的说法叫做卡玛比较高

在对这些“右上象限”基金做进一步筛选分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家基金公司非常特别:

一方面,同样是入选基金数量居于前列的基金公司,这家基金公司既不是靠公司旗下各类产品数量众多,也不是靠旗下基金经理众多且风格各异。

另一方面,这家公司旗下满足条件(期间未更换基金经理)的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处于这个象限,在绝对入围数量上与交银、富国等主动权益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持平,仅次于工银、易方达这类产品众多的大型基金公司。

这家基金公司就是被市场誉为“小而美”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券商系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中方股东和海外股分别是国海证券和富兰克林邓普顿集团。公司发展至今的产品线铺得不算很开,但在主动权益、QDII类、“固收+”类以及二级债基等主要条线都有极具代表性的产品。

以主动权益类为例,其入围上述“右上象限”的基金就有如下6只(分别由徐荔蓉、赵晓东、王晓宁和刘晓这四位基金经理管理):

事实上,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是一家实力足够强劲但比较低调的基金公司。

一方面,从上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主动权益实力在全市场都排得上号,但其知名度主要在机构客户端,个人客户端的认知还稍显不足。

另一方面,从基金公司的角度出发,在业绩如此出色的前提下,公司层面在新产品的发行上却是极为克制(我认为这也是公司多只产品都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认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令人称道的另外一点就是其人员的稳定性。

比如上述提到的四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徐荔蓉和权益总监赵晓东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年限分别是15年和18年,研究分析部总经理王晓宁和今年大火的刘晓加入该公司的年限也分别达到了15年和16年。

在当下基金经理离职如同家常便饭的公募市场,这样的稳定性简直有如一股清流(我认为这同样也是公司多只产品都能成为精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人员的稳定性,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让我高看一眼的地方还在于其主动偏股产品的整体投资风格。

熟悉我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对于主动型基金的投资,我一向较为推崇均衡风格的组合投资,因此整体风格都偏均衡的国海富兰克林系基金一直都是我主动基组合的成分基之一。

当然,这里如果一定要做个区分的话,同样是长期业绩较为稳定的均衡风格:

需要防守的时候(比如今年大部分时候),我可能会用均衡偏价值的国富中小盘。

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践行者,坚持长期投资,保持低换手率,投资中既看重安全边际又追求确定性,投资风格属于偏价值的均衡风格。

需要进攻的时候,我会用均衡偏成长的国富潜力组合。

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偏好自下而上选股,希望在多个行业中找到可以提供长期超额回报的公司,同时他还擅长左侧逆向投资,偏好在合理估值下买入高质量的成长股(GARP),投资风格上属于典型的价值成长风格。

而如果判断不出市场风格,不知道要防守还是进攻的时候,我就直接用国富深化价值。

基金经理刘晓通过控制单一行业配置比重以及相对均衡配置价值股和成长股等方式来保证组合的平衡性,投资特点行业均衡、个股分散、换手率低,属于典型的均衡风格。

关于这部分的探讨我最后再补充两个话题。

一是从完整性考虑,关于投资基金追求性价比还应该有另一个图如下:

类似于前文给出的图,这里的收益指标保持不变(继续用区间年化收益率),风险指标则用了区间年化波动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还是以国海富兰克林的这批基金产品为例,全部居于最佳的右下象限,其典型特点就是年化收益率较高、年化波动率较低,专业的说法可以叫做夏普比率较高

讲到夏普比率,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徐荔蓉管理的国富中国收益这只产品。

作为一只股债平衡型产品(最近几年基本保持股6债4),国富中国收益在多个不同时段以及不同的筛选时点,都能跻身全市场夏普比率最高的几只基金之列,可以说是全市场收益风险比最好的几只产品之一,也是投资股债平衡型基金的标配。

二是从投资选择的角度,这里还可以有一个来自机构持有比例的补充参考:

上图我基于2022年基金中报数据简单罗列了上述提到的6只产品的机构持有份额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海富兰克林的这些基金产品均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高度青睐:

如果仅看持有比例的话,那么即便是机构持有比例最低的国富中国收益也有35.59%,而机构持有比例超过80%的更有国富深化价值、国富研究精选和国富策略回报3只产品。

而如果结合总份额来看,机构持有比例高达84.30%,且总份额高达46.99亿份的国富深化价值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这里也正好顺便回答一个很多小伙伴都在关注的规模问题。

话说这只由刘晓管理的产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规模已经接近百亿元,对比其2022年一季报的36.11亿元和2021年四季报的22.7亿元,其规模的增长用“暴增”来形容大概也不为过,由此也引发不少持有这只基金小伙伴的担忧。

对此我想要说的是:

首先,看基金经理的规模适应性。刘晓的风格是极致的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一般只有百分之20%-30%,持股分散的好处是在每一只股票上的持仓都不会太多,策略对于规模的适应性更强。不同于赛道型产品,做得好的均衡分散风格基金,一两百亿的规模仍然是比较合理的。

其次,看看专业投资者的判断。国富深化价值的规模“暴增”大部分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大家可以去查下数据,这只产品在规模暴增的同时,机构持有比例也是同步增长的(最新的比例甚至更高了),这也意味着大部分的“暴增”规模都是机构投资者买的,所以要担忧也是机构first吧。

最后,如果还是有规模上的担忧,那么同样由刘晓管理的偏股型产品国富匠心精选和国富均衡增长都可以作为替换之列,对基金封闭运作不敏感的还可以考虑用国富鑫享价值一年封闭,这些产品的规模都还只是个位数。

以上,大概可以作为均衡组合之高性价比基金的选择系列的第一期。

本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卖出基金的正确方法(基金买入卖出方法)
2023-08-01

卖出基金的正确方法(基金买入卖出方法)

我们接着上期,讲一下我们基金定投的时候如何“聪明的卖”。定投的时候卖基金的时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指数估值法证券市场走势与指数的估值息息相关,牛市的时候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