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引发的全球系统性风险有何启示?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何小贝

这是由区域性中小银行引发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 )和签字银行(Signature Bank)就资产规模而言,美国银行仅排名16和29家,远非大型银行,但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拖累了瑞士信贷作为全球系统重要银行的重要性。这一典型的银行挤兑事件充分体现了202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价值和活力:为什么银行如此脆弱?银行危机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银行如此脆弱?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一本教科书(Diamond and Debvig,1983)运行事件。硅谷银行可以说拥有最好的商业模式,专注于服务于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并与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企业有着深刻的联系。硅谷银行的信用评级在破产前为投资水平。为什么它在两天内迅速破产?这是关于银行的自然脆弱性。

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实体经济需要期限不匹配:储户有临时流动性需求,企业需要长期投资。期限错配(即借短放长)是银行的核心职能,但也决定了银行自然脆弱(Diamond and Debvig,1983)。长期资产很难随时实现。一旦大量储户取款,银行将面临流动性不足。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Diamond and Debvig,1983)。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不足以消除金融体系中的挤兑风险。一方面,批发融资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并不覆盖所有零售存款。美国的存款保险只保护低于25万美元的存款,但不受保护的存款在银行的分布非常不均匀。硅谷银行以企业存款为主,92.5%的存款(注释1)不覆盖存款保险。签约银行的存款主要是高净值人群,也存在类似问题。

什么是导致挤兑的导火索?科技创新产业是对利率最敏感的产业之一,也是美联储在这一轮加息环境下首次受到影响的产业之一。硅谷银行的大量存款客户是科技创新公司,这些公司开始消耗现金维持运营,2022年存款余额开始大幅下降。硅谷银行需要出售其长期资产(持有到期证券),以满足取款需求。在前所未有的加息环境下,这些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一旦出售,账面浮动损失将成为资本损失,影响偿付。硅谷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55%,是美国银行平均的两倍。因此,当其宣布出售损失时,储户担心银行的稳定性,每天取款420亿美元,占其存款规模的三分之一。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支持这样的现金燃烧速度。

为什么会导致金融风险传染?

然而,银行倒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平均每年都有几家银行。硅谷银行不是一家系统重要的银行,美国监管机构也果断地拯救了市场。为什么它也会导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感染?

恐慌一直是金融风险感染的主要因素。美国监管机构知道这一点,并在风险感染之前迅速发布了救援计划。首先,FDIC为硅谷银行和签约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保险,相当于消除最紧急的挤兑风险;其次,美联储创建了流动性工具(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BTFP),为了满足短期支付需求,银行不需要出售资产,即避免“未实现”损失成为实现损失,侵蚀资本,相当于大大降低了资产抛售的风险。

然而,金融市场的恐慌并没有停止。

市场恐慌来自于对中小银行稳定性的怀疑,本质上是对银行监管的不信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大银行的情况与地区性小银行大不相同,投资者出售地区性中小银行的股票。事实上,美国许多中小银行主要从事贷款,没有足够的合格抵押品(国债、政府债券等)来获得BTFP的支持。与所有金融危机一样,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安全资产转移(flight to quality)在这种情况下,储户和投资者迅速将存款和资产从中小银行转移到大银行,中小银行的资产被抛售。一方面,市场认为银行对系统重要性的监管更加严格,因此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它也期待着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

然而,尽管美国的大银行相对稳定,但欧洲的大银行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是因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大型银行的盈利能力一直较差,其资产负债表远不如美国大型银行健康。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五大财团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瑞士信贷,早些时候一直是一场风暴,在这场风暴中遇到了更大规模的客户赎回,最终不得不接受瑞士央行的帮助,成为第一家倒下的大银行。

三、银行危机的后果是什么?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都愿意采取措施避免金融危机。当金融恐慌消失时,它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

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存在多渠道反馈机制。硅谷银行危机的导火索是科技行业周期性衰退,但硅谷银行的倒闭也会对科技行业乃至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根据Bernanke(1983),银行倒闭是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大萧条)的原因,这涉及到银行的另一个核心职能,即选择合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并监督。一旦银行倒闭,这种选择监管技能就无法发挥作用,借款人的金融交易成本上升(反映在信贷利差上升),借款人难以获得信贷,投资和消费下降,总需求下降,加剧经济衰退。

硅谷银行的倒闭会导致上述问题。硅谷银行在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50%,是硅谷风险投资圈的金融核心,地位不可替代。硅谷银行与全球6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和120家私募股权基金有业务往来,VC/PE和科技创新企业一般在硅谷银行有账户。硅谷银行的倒闭将加剧科技创新医疗行业的融资难度,使行业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席卷全球的银行危机将使稳定的银行对资产扩张保持谨慎,中小型银行将减少信贷供应和风险资产配置,这将减少总需求,拖累全球经济。

四、政策会如何反应?

美联储会担心银行危机恶化,放缓加息吗?即使美联储放缓加息,也不是因为银行危机。2020年疫情恐慌期间的市场运作证明,美联储有能力通过创造各种流动性工具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种快速援助也显示出其准备。因此,联邦基金利率只需要用于维持价格稳定和就业。就像英格兰央行在2022年养老危机中的运作一样,美联储可以在加息的同时提供市场流动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美联储放缓加息,更有可能的原因是银行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在金融监管的趋势下,这一轮银行危机的更深层次影响应该是。虽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强调,这一轮救助计划只拯救储户,不拯救银行(股权人和债权人),但扩大存款保险本身造成了道德风险,毕竟,银行没有提前支付相应的保费,更不用说美联储BTFP工具也让缺乏谨慎的风险管理银行也避免了资产出售的风险。这种兜底虽然不得已,但毕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纪律。正如Bernanke(2013)所说,短期金融危机救助行动将以长期金融体系不稳定为代价,因为金融机构没有为其过度的风险承担后果。但Bernanke(2013)也表示,道德风险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必须通过建立更有效的审慎监管,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的概率,从而降低道德风险的影响。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包括2010年发布的巴塞尔III和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在内的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然而,硅谷银行事件显示,一方面,银行本身存在严重的风险管理错误,监管机构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放松(而不是美联储加息)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虽然前所未有的快速加息是对金融市场的考验,但利率风险是银行最常见的风险,银行通常使用利率衍生品来对冲相关风险。然而,硅谷银行拥有1200亿证券资产,只生产价值5.5亿美元的衍生品。如果监管要求硅谷银行进行定期的银行压力测试,则不可能将相关风险积累到这一水平。事实上,2010年发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进行年度压力测试。然而,随着经济复苏和银行监管成本高的游说,2018年,美国通过了《促进经济增长、放松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案》,降低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将压力测试门槛提高到2500亿美元(注2)。硅谷银行倒闭前的规模为2200亿美元。不仅如此,硅谷银行也不需要满足流动性覆盖率,因为资产规模不够大。(LCR)、资金比例净稳定(NSFR)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硅谷银行经历了存款资产的快速扩张(2021年底存款约为2019年底的三倍)、并迅速收缩(2022年下降9%),未能维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以应对持续存款流出风险。

这一轮银行危机表明,金融机构只关注系统的重要性,不足以维持金融稳定,现有的审慎监管工具仍存在缺陷。首先,现有的银行监管框架降低了中小银行的合规成本,但风险爆发后,监管机构不得不破坏市场纪律,形成道德风险,为下一场危机埋下种子。其次,对大银行的审慎监管要求也值得反思。瑞士信贷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事实上,基于现有的压力测试,其流动性覆盖率足以应对压力期持续一个多月的大量资金外流。然而,这仍然低估了市场的恐慌程度和资本外流速度。压力测试需要重新思考,风险感染渠道需要纳入。

一般来说,可以预测,这一轮银行危机将推动美国金融监管再次进入收紧周期,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

五、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虽然硅谷银行危机尚未直接影响中国市场,但它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明显低于美国同行,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未纳入不良资产,可视为“未实现损失”。如果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将进一步积累。虽然中国没有像硅谷银行这样专注于服务某一行业的银行,但许多中小型银行长期扎根于区域经济,资产行业集中度高,行业风险最终将成为银行的压力。例如,随着经济低碳转型,高碳产业集中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问题将逐渐暴露。与此同时,硅谷银行事件也表明,即使是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也可能在下行周期中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我国绿色贷款和普惠贷款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平均贷款增长率,但如果缺乏价格信号,最终可能会拖累银行。

其次,中小银行的风险可能通过金融风险感染演变为金融危机,需要有效的审慎监管和政策工具来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长期重管制,轻监管,缺乏审慎监管工具和监管手段。硅谷银行事件演变为瑞信获救,证明目前对金融风险感染的认识仍然有限,现有的风险监测指标和监管要求尚未有效防范风险感染。虽然中国没有全面的金融危机,但历史上也有许多银行挤兑危机。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银行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监管机构应重视银行压力测试,特别是开发能够模拟金融风险感染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建立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丰富审慎政策工具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在《金融稳定法》的框架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完善金融安全网络,防范道德风险。在这一轮危机中,美国监管机构的救助计划存在国际争议,这也将影响美国和全球未来的金融监管改革。建立金融风险处置应对计划和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有助于打破“大而不倒”和政府的预期,降低道德风险。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作用,避免将风险处置过程中的损失和成本转移给公共基金。

注释:
1. Erica Jiang, Gregor Matvos, Tomasz Piskorski, and Amit Seru (2023). Monetary Tightening and U.S. Bank Fragility in 2023: Mark-to-Market Losses and Uninsured Depositor Runs?

2. 硅谷银行的 Greg Becker是促进这一监管放松的重要游说家之一。

本文的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 标签:
  • sv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