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市人口数量(2022年成都市人口数量变化)

成都和武汉可能对国家提出的超大城市有很大的影响

2022年3月,《2022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发布,其中一部分是专门针对超大城市的,原文如下:

推动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合理控制人口密度,缓解非核心功能,完善郊区新城功能,促进多中心、多层次、群体发展。

何为超大城市呢?这是一个专业术语,是我国“五档七类”城市分类体系中的最高水平,是指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


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共有7个超大城市。

2022年1月,湖北统计局官方发布,2021年底,武汉市人口超过1000万,成为全国第八大城市。

如何缓解超大城市?有两个关键方向:

首先,缓解非核心功能。根据《上海市非核心功能分类研究报告》,城市具有贸易、金融、航运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商务服务、基础服务六大核心功能。

除六大核心功能外,都是非核心功能,如一般制造业、仓储物流、一般批发业、商业等。

疏解的方向是什么?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二是建设郊区新城,形成群体发展。所以缓解的方向是周围的卫星城。


仔细分析了8个大城市,其中4个是直辖市,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职能,包括广州和深圳。只有成都和武汉,作为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人口基本上是通过近年来“摊饼”的发展理念聚集起来的。

那么,成都和武汉在国家提出“疏解超大城市”战略后,能否继续“扩容”呢?发展模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成都:城市向东,构建“一心两翼”格局

成都是四川省会,也是西部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

成都总人口2094万,占四川省的25%,城市人口1334万。

根据《成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公示稿到2035年按2400万人口规模控制,这意味着未来15年,成都将增加306万人口

虽然这仍然是一个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但增长率显著放缓。由于2010-2020年成都人口飙升582万,恐怕全国城市很少有这种增长。


国家提议缓解大城市,并不是说要将大城市的人口迁移到周边城市,而是要适当降低人口密度。放弃过去成都的发展理念,扩大城市,而是培育新的城市群,发展郊区新城。

从这份宣传稿来看,成都其实已经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一路向东。“一心两翼”的城市空间格局,以龙泉山为心,以主城区为西翼,东部新城为东翼

目前,西翼城市人口已达到1334万,东翼主要由东部新区、简阳市、淮州新城三部分组成。它应该是未来承担成都增量人口的关键区域,也应该是解决主要城市非核心职能的区域。

武汉:四周扩张,建设四个副城

武汉是湖北省会,中部地区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


武汉总人口1233万,城市人口刚刚超过1000万。就规模而言,它比成都小。武汉在全省的比例也很高,人口占21.35%。

根据2020年底的数据,武汉市提出2035年人口控制总目标为1660万,未来15年将增加427万人

2010-2020年,武汉净增长254万人。从这个预期增长来看,武汉的人口增长并没有放缓。

如何承接这400多万新增人口?武汉也指出了方向,即长江新区、临空经济区、车谷、光谷四大副城建设

这四个副城都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承接市中心的一般制造业、贸易流通产业等。而且这四个副城基本都是按照人口100-200万的城市设计的,正好可以承接一些主城区的疏散人口和新增人口。


在最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中,成都和武汉都提出了集体建设规划,这与国家提出的缓解大城市和集体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表明,在过去,大蛋糕的发展理念是不合适的,已经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