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6 日,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简称 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数据显示,大会吸引了1000多位嘉宾参与,包括80多位院士,4位图灵奖得住,也包括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创业领袖。
有参会者感慨,这场人工智能大会感觉就是ChatGPT的专题讨论会。这意味着,这场人工智能大会正在讨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
以下是现场嘉宾的精彩分享,经巴比特整理。
人工智能在未来人类的演进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机器人的计算能力要远远超过人类,这似乎是一个发展趋势。这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今后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具备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每一家公司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将由人工智能来驱动。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创新机遇和挑战。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
在过去的六七年里面, AI 在学术界、思想界有一个路线之争,就是说我们现在依赖强化学习这条路线,是不是正确。我想应该坚持研发强化学习这条路径,对于通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对于AGI的技术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
人工智能是最热的话题,这意味着方向清晰了,而剩下的就是路径问题,华为的选择是推动人工智能向深向实。首先是深耕算力,打造算力底座。其次是结合大模型,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的研究创新,让人工智能服务号千行百业,科学研究。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某些人害怕人工智能,希望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他们认为任何人可以用人工智能做任何事,那么就危险了。我完全不同意,长远看,要让人工智能平台安全、良善,就是让它开源。未来每个人都能通过人工智能助手和数字世界沟通。如果人工智能只被少数人控制,这是不可以的。
——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昆
AI研究要保持开放性和全球化,因为好的科学无论发生在哪里,对各地的科学发展都会有好处。我鼓励开放的科学。
——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赛义夫·拉曼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从报告的数据看,整体表现为4个特点。第一,10个三级指标排名上升,主要集中在网络基础、人才、教育、创新制度、专利等方面。第二,优势指标数量不断增长,排名前五的指标数量从2020年的12个增加到2022年的18个。第三,大多数指标都落后于美国,11个二级指标中9个落后美国,33个三级指标中24个落后于美国。第四,数据和网络基础有待提高,公共数据的质量和开放度不高,网络基础多个指标仍处于参评国家的中等偏下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
香港科技大学正全面推广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高校不能抵制ChatGPT,因为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革命,它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它会影响教育的理念、方法、工具、学生的能力等。传统教育是传授知识,AI时代的传统教育是AI成为工具,而生成式人工智影响下的教育,需要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进行创造性应用,让学生从消费者变成共同的创造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批判力、创造力,以及与机器的交流能力等等。聪明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创造的智能机器去培养更聪明的人,他们再去创造更聪明的机器。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
在电影制作领域,大概有24个AI相关的应用,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宣发等。AIGC正在极大的影响电影制作,比如,在科幻电影的概念图设计环节,Midjourney的效果非常出色。同样一个画面,拥有数十年经验的设计师要画一周,但MJ一个晚上可以出大量图片。甚至,当导演看到这些设计图时,人类设计师的作品反而率先被淘汰。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我最喜欢阅读两类书,一个是科幻文学,另一个是中国古典文学,MidJourney名字的来源就是庄子,庄周梦蝶,对应中文的“中道”。未来,AIGC技术会如何发展?很难讲未来技术会怎么样,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10倍、100倍的进展,不仅仅是技术,我们会在用户界面、产品等领域有更多进步。
——MidJourney创始人大卫·霍尔茨
本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